国产软件在行业打磨多年,具备了较强的场景化适配能力。从这一点来看,国产软件只有持续深入行业场景,不断磨砺产品性能,才可能具有可复制的行业价值,从而加速国产化替代的进程。在同一个行业当中,头部企业的成功实施案例会发挥正向的引领作用,能够对行业企业的软件产品选型产生积极影响。
为了更好地实现行业复制,是不是要走一条从易到难,从边缘到核心的应用之路?这并不是绝对的,从边缘到核心的应用过程,尽管会降低实施风险,但也会拉长部署周期。然而,受产品实施进度和自身紧迫性的影响,某些行业还是会从核心业务场景做起,快速完成相应能力建设。
在国产化替代的过程中,不同企业的诉求不尽相同。例如,第一类企业是希望快速替代,这些企业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,自身转型升级的压力更大,紧迫性更强;第二类企业是由于经验不足或考虑不周,第一次使用CRM系统的深度和满意度并不高,这些企业希望再次部署CRM系统时,能够借鉴行业头部企业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深化整个实施过程;第三类是外企,一方面,他们希望在中国的经营单元,能够使用一个更加独立且更为灵活及本地化的CRM系统,从而提升客户的使用体验,另一方面,他们并不想将原来的业务系统完全平移过来,而是要结合行业特色选择更贴合业务场景的软件系统。
总体来看,尽管各个行业和企业对CRM管理的侧重点和颗粒度有所不同,需要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系统配置和业务定制,但CRM系统的价值本质依然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全业务链数字化管理,涵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、商机项目管理和销售人员管理等业务。只有明确这一价值和目标,就能轻松应对各种业务诉求和挑战。